2022年12月,中國—東盟中心在《中國報道》雜志發表題為《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合作方興未艾》的文章,全文如下:
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創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高國家軟實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關系的深入發展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文化產業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產業布局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雙方在文化產業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政府引領,頂層設計,對話機制建設日臻完善。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將其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新動能和新引擎。東盟國家將文化產業視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成立專門機構并加大投入,不少國家的設計、時尚、工藝、電影等產業發展已漸具成效。中國—東盟文化部長會議多次就文化產業合作進行探討,并將其納入《中國—東盟文化合作行動計劃》。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下舉辦的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多次圍繞文化產業相關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成為雙方各界分享經驗,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東盟文化展、動漫游戲展、出版博覽會等活動促進了雙方在文化創意、演出會展、文化裝備制造生產等方面的全方位對話與合作。
二、開拓創新,融合發展,創意產業合作如火如荼。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推動文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和東盟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中國積極推動柬埔寨吳哥古跡和緬甸蒲甘佛塔修復工程,通過實景演出、展覽展示、影視作品等方式讓養在深閨的文物走進尋常百姓家。從柬埔寨《吳哥的微笑》、馬來西亞《印象馬六甲》,到越南《會安記憶》,中國和東盟藝術家聯袂打造的實景演出不僅生動詮釋了厚重歷史背后的鮮活故事,也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文博機構通過文創展示、學者互訪、業務培訓等方式,與東盟國家博物館建立深入聯系。各國文創產品融入非遺技藝和民族文化元素,在時尚設計和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實現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的提升,也為文化扶貧和鄉村振興事業提供助力。
三、交流互鑒,共榮共生,文化產品市場潛力巨大。
近年來,中國和東盟在影視廣電出版等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廣播電視高峰論壇、中國—東盟影視合作圓桌會議、中國—東盟電視周、中國—東盟友好合作主題短視頻大賽等相繼舉辦?!短﹥住贰朵毓有袆印返戎袊娪巴ㄟ^跨國取景、聯合開發、合作拍攝、邀請東盟影人參與創作等形式與東盟開展深度合作?!短觳艠屖帧贰缎∧锶恰返纫淮笈鷸|盟優秀影視作品在中國上映后廣受好評。中國視聽節目實現東盟十國全覆蓋,許多東盟觀眾成為中國電視劇“鐵粉”。啟動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以來,中國已同新加坡、老撾等東盟國家簽署經典著作互譯出版備忘錄。中國圖書在東南亞國家翻譯出版,參加東盟國際書展并在東盟國家巡展。雙方共享資源、渠道與人才,通過優秀作品建立起文化交流的雙向橋梁。
四、技術引領,內容為王,數字文化產業逆勢上揚。
疫情加速了文化體驗和文化消費的數字化進程。中國和東盟各國大力推進“互聯網+”模式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從業者更多的采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藝術創作,用云端音樂會、線上藝術展等形式打破時間空間的阻隔。隨著移動終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騰訊、愛奇藝、字節跳動、嗶哩嗶哩等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網絡社交、游戲平臺和主流媒體服務公司合作,在東南亞建立國際總部,整合東盟數字文化資源,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數字內容合作。在網絡文學領域,閱文集團和新加坡電信建立戰略合作,發布東南亞原創扶持計劃,培養東南亞原創網絡文學作家和作品。動漫、網游、電競在東盟國家深受歡迎。中國和東盟青年人作為核心從業者和消費者,用新語言體系主導著數字文化產業的進程,開展著積極向上、充滿朝氣和想象力的合作。
近年來,中國—東盟中心積極為雙方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學界和業界之間交流互動匯聚資源,開拓渠道,搭建平臺,促成合作,支持舉辦了中國—東盟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東盟主賓國”、中國—東盟首飾藝術展、中國—東盟音樂產業交流活動、東盟美食節、中國—東盟兒童書展、東盟文化旅游紀錄片等項目。展望未來,中國—東盟中心愿繼續與各界朋友攜手前行,推動雙方文化產業政策對接,人才培養,品牌建設,講好中國和東盟故事,把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落到實處,造福地區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