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安排和資源投入】
信息服務是中心的基礎職能?!吨腥A人民共和國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政府關于建立中國—東盟中心的諒解備忘錄》明確了中心“一站式的信息和活動中心”定位,規定“中心應具有信息中心和活動中心的雙重作用”,并對中心的信息工作職能作出具體闡釋。2017年8月簽訂的上述“備忘錄”的修訂版進一步明確“信息媒體”是中心六大重點工作領域之一。中心新聞公關部牽頭信息工作,還設有跨部門調研小組從事專題研究。中心預算對各項信息工作給予有力保障,并于2014年起創設專門旗艦項目—年度《中國—東盟數據手冊》。
【信息平臺和載體建設】
中心全面加強各類信息平臺和載體建設,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和效率。做好紙質資料編輯工作,注重發揮音像制品作用,借助中心宣傳櫥窗和圖片展廳、外地設展等手段開展推廣工作。重點打造以官方網站為主、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體為輔的新媒體平臺。2010年10月中心官網先于中心實體(2011年11月成立)正式開通,中國和東盟十國領導人出席啟動儀式。2020年3月中心啟用新版網站,進一步優化內容結構和欄目設置,操作更為方便實用,風格更趨簡約協調。中心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分別于2011年10月、2013年4月開通,運營維護水平不斷提高,粉絲數量、文章發布和轉載次數持續增加。
【信息內容及產品供給】(詳見附件)
中心的信息工作是中國—東盟關系的忠實反映,記錄雙方關系重要進展、重大事件及合作成果,分享發展資訊和研究成果,營造友好氛圍,為推動交流合作提供實用參考。根據信息內容,主要分四類:
一是中心主辦和參與的活動信息。中心以新聞報道形式在官網、微博、微信平臺發布活動信息,定期匯編成《中國—東盟中心新聞通訊》雙語季刊,精選部分內容在宣傳櫥窗展示,并編入年度《中國—東盟中心工作報告》。此外,中心也定期更新制作宣傳冊頁和微視頻。
二是中國—東盟關系資訊和人文交流專欄故事。中心緊密跟蹤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形勢和各領域交流合作狀況,官網、微博、微信及時轉載涉雙方高層互動、重大事件、重要文件、重大項目進展等新聞和信息,發布貿易、投資、教育、文化、旅游、信息媒體等領域發展合作資訊。中心官網設立“中國—東盟少年兒童文化交流之窗” “東盟小故事和東盟文化節日”和“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專欄,參與制作《你好!東盟》《丹程》等文化旅游紀錄片,擴大友好宣傳。
三是實用資料。中心重點打造年度《中國—東盟數據手冊》,為雙方機構和公眾提供準確、全面、詳實、權威的資料和數據分析。先后匯編《東盟投資指南》《中國東盟觀察》《東盟國家教育體制與現狀》《東盟旅游線路指南》《東盟旅游概覽》《中國—東盟信息手冊》《東盟文化信息手冊》等各領域參考指南。
四是中心自主研究成果。中心就中國—東盟關系整體及經貿、旅游、人員往來、留學生、媒體等相關領域交流合作情況進行跟蹤調研,在官網發布研究成果并及時更新,定期在《中國報道》雜志發表文章。完成《聯結互聯互通—中國—東盟中心的視角與分析》等調研報告。
附件:
中國—東盟中心信息工作明細
一、 日常出版物
1. 《年度工作報告》
2. 《新聞通訊》季刊(2012年首發,迄今已有34期)
3. 《中國—東盟數據手冊》(2014年首發,每年一期)
4. 在中心大廳展架擺放東盟各國駐華使館及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外宣品,供公眾免費取用
二、 各領域信息資料
(一) 貿易投資
1. 《東盟投資指南》(2012年)
2. 與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會(CAF)及安邦咨詢公司聯合編制財經類月刊《中國東盟觀察》(2012-2016年)
3. 《東盟國家進口指南》
4. 對東盟十國投資合作指南(2018年)
(二) 教育
1. 《東盟教育指南》(編印,2012年)
2. 《東盟國家教育體制與現狀》(編譯出版,2015年)
3. 《中國—東南亞教育體系與教育改革指南》(資助,2015年)
4. 《東盟學生留學北京指南》(資助,2015年)
5. 在《世界教育信息》雜志開設“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專欄”(2016年)
(三) 文化
1. 為慶祝2014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印制《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圖冊
2. 支持印制《中國和東盟主要國際性藝術節名錄》(2014年)
3. 為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與中外友好國際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異彩同輝——2016中國—東盟美術院校繪畫藝術聯展”,并印制《中國—東盟美術院校繪畫藝術聯展作品集》
4. 為慶祝東盟成立50周年,與中國東盟協會、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同主辦2017中國—東盟電影節,并印制《2017中國—東盟電影節》圖冊
5. 2016年創辦“中國—東盟少年兒童文化交流之窗”網頁并在中心官網設立專欄,2019年在中心的微博、微信公眾號設立相應專欄,2020年對網頁進行升級改造,在持續更新文化、教育、體育、科技等領域的中國—東盟少年兒童活動報道的基礎上,增加雙方少年兒童共同抗疫的信息,以及大眾喜聞樂見的數字文化資源。
6. 2019年起開展“東盟小故事和東盟文化節日征集活動”,并在中心的官網和微博、微信公眾號上設立相應專欄,宣傳推廣東盟各國傳統小故事和文化節日
7. 支持拍攝文化旅游紀錄片《丹行線》《丹程》(2018-2019年)
8. 2020年10月啟動東盟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節日、文化城市、文化藝術、美食、服飾和手工藝等7本東盟文化信息圖文手冊匯編工作
(四) 旅游
1. 《東盟旅游線路指南》(編譯,2016年)
2. 《東盟旅游50條黃金線路》(編譯,2017年)
3. 《東盟戶外輕探險旅游手冊》(編譯,2017年)
4. 《東盟節慶旅游手冊》(編譯,2017年)
5. 《東盟旅游地圖》(編譯,2017年)
6. 旅游紀錄片《你好!東盟》(聯合攝制,2017年)
7. 《東盟旅游概覽》(匯編,2020年)
8. 《2019年東盟旅游業簡況》(2020年上傳)
9. 《東盟經典旅游線路》(2020年上傳)
(五) 信息
1. 《2013中國—東盟信息手冊》(2014年)
2. 《2014中國—東盟數據手冊》(2015年)
3. 《2015中國—東盟數據手冊》(2016年)
4. 《2016中國—東盟數據手冊》(2017年)
5. 《2017中國—東盟數據手冊》(2018年)
6. 《2018中國—東盟數據手冊》(2020年)
三、 紀念性出版物及展覽展示活動
1. 為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與中國圖片社合作出版《“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歷程”主題圖片冊》
2. 為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與中國外交部聯合出版《中國—東盟25年對話與合作:事實與數據(1991-2016) 》
3. 為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舉辦中國—東盟關系圖片展
4. 舉辦《合力同心,攜手前行: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掠影》圖片展
四、 新媒體
1. 網站于2010年10月開通,并于2020年3月改版,2020年共發布中英文消息稿360余篇。
2. 微博于2011年10月開通,累計發布、轉載文章8900余篇,吸引粉絲愈169萬人。
3. 微信公眾號于2013年4月27日啟用,截至2020年12月31日無中斷持續2806天,各欄目累計發送信息16418條,閱讀次數約1320萬次,分享轉發約157萬次。
五、 研究成果
1. 《聯結互聯互通—中國—東盟中心的視角與分析》(2019年)
2. 《中國—東盟關系(2020年版)》
3. 《中國—東盟媒體合作概況》(2020年)
4. 《中國與東盟共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合作》(《中國報道》雜志發表,2020年4月)
5. 《中國與東盟共享數字經濟合作機遇》(《中國報道》雜志發表,2020年5月)
6. 《中國—東盟媒體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報道》雜志發表,2020年8月)
7. 《新冠疫情下中國與東盟繼續保持合作勢頭》(《中國報道》雜志發表,2020年9月)
8. 《中國—東盟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空間巨大》(《中國報道》雜志發表,2020年11月)